• logo

簡秀枝/非畫廊開幕 楊詰蒼在台北!

留歐的中國藝術家楊詰蒼來台北,帶著他一路蛻變的觀會與作品,與台北藝文界相見歡,展開近距離交流討論。

加盟台北非畫廊,又是非畫廊打造新空間後首展的藝術家,楊詰蒼受重視程度,不言而喻。

認識楊詰蒼多年,非常欣賞他們那一整批在巴黎打拼的藝術界人士,既團結合作,又力爭上游。從侯翰如、費大為,黃永砰、嚴培明、王度⋯甚至已經過世的陳箴,他們在異地打拼,互相提攜,讓整幫人在國際展覽舞台的影響力極大化,聯手出擊,形成一個很特殊的巴黎幫,農曆年一到,幾個家庭甚至一起塞到第戎的嚴培明家過年。好客成性的顏培明,總是把冰箱塞得滿滿,迎接眾多家庭的吃喝聚首。這樣的情感習俗,延續了好多年。相對於在紐約藝術家蔡國強、張洹⋯等等的各自單飛,形成强烈對比。

曾經去過他們在海外的家,中國味十足。我對楊詰蒼印象最深刻,莫過於他的傑出藝術史評論家太太楊天娜女士(Martina Koeppel-Yang)。德國籍的太太,跟著他姓楊,既熱愛中國文化,又以中國藝術家丈夫為榮。其次,國際婚姻,又在外國生活,如何讓孩子傳承中國語言、文字,父母的態度就非常關鍵,而楊詰蒼與楊天娜這段文化夫妻,在家都講中文,讓他們的孩子,很自然地把中文當作母語之一,不但琅琅上口,連閱讀書寫都是一級棒,這樣的教育方式,值得學習。

楊詰蒼個人的靈巧,也是令人佩服,藝術家不器,果真在他身上應驗。據說,《千層墨》的發想起源,就是急中生智的成果。原來是1989年間,一批凖備參展的作品,被海關查扣,在不可以無畫可展、開天窗的心急焦慮情況下,他沈著以對。除了空白紙墨,他一無所有之下,拿起畫筆,在空白的大尺碼宣紙上,一遍又一遍塗鴉,經過千層的墨汁覆蓋堆曡之後,形成黒得發亮的畫面,又有厚度,尤其展現的千層墨漬下的特殊肌里、張力紮實,饒富意境。他拿著那批急中生智的黒畫參展,竟然一泡而紅,成為展場上關注焦點,更為水墨藝術創作,再啓新頁。

在藝評家口中說,對於《千層墨》評論極高,肯定的理由是:極具前瞻性地糅合重複、無痕、非表述性 、紀念碑性等日後常見的創作手段,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具有重要影響。

多年前從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,看到一系列黒得發亮的《千層墨》作品,愛不釋手。昨天趕在非畫廊楊詰蒼個展開幕前,巡視了一遍展品,又看到兩幅《千層墨》巨作,熠熠生輝,驚嘆不已。

近幾十年來,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,中國當代藝術家深受其惠,國際邀展機會應接不暇,但藝術家是否具備足夠創意與內涵,是走長路與否的成敗重要因素,畢竟路遙知馬力。楊詰蒼一路過關斬將,毅力與成果,都是有目共睹。

祝福楊詰蒼,也祝福非畫廊,展覽圓滿,旗開得勝!

 

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

●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載。

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 愛傳媒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