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ogo

鄭自隆》《穿越霧風到林家》讀書筆記

【愛傳媒鄭自隆專欄】

閉戶自肅,就是要讀書(10)

 

書名:穿越霧風到林家

策畫:李崗

作者:萬蓓琪 等

出版:台中市政府

年代:2012

 

五大家族

本書也是政府出版品,台中市政府出版,介紹霧峰林家,紀傳體,以人物為主軸;台灣從清領、日治到戰後有五大家族,霧峰林家是其一,其餘的四大家族是板橋林家、鹿港辜家、基隆顏家、高雄陳家,每大家族發跡過程都不一樣。

 

板橋林家是林國華、林國芳合組「林本源」商號起家,在大溪墾荒,也做米、鹽、糖、布、樟腦、木材生意,光緒年間建台北城時,清朝政府沒錢,向板橋林家借錢,因此在東西南北四門外,還開了小南門,據說是為了方便林家進城。

 

鹿港辜家的家主是辜顯榮,其故事大家都知道,辜帶領日軍不流血進城,因對天皇有功,敘勳成了日本貴族院議員,並獲得鹽、鴉片、菸草專賣權,產業跨足木材、糖業、鐵砂。

 

基隆顏家的家主是顏雲年,做的是煤礦金礦生意,現在的水金九(水湳洞、金瓜石和九份)都屬他家產業範圍。

 

高雄陳家家主陳中和,主要從事南洋貿易,也投資製糖,孫子陳田錨在國民黨時代長期擔任高雄市議會議長,是五大家族中在戰後持續涉足地方政治者。

 

和這四大家族都是營商致富不同,霧峰林家是一刀一棍一槍打出的家業,開台祖林石在乾隆年間(1746)年渡台,經由不斷械鬥,19世紀初林家由大里遷往阿罩霧(霧峰),孫子林甲寅將家業分為頂厝、下厝,頂厝為次子林奠國,下厝為長子林定邦;頂厝習文、下厝尚武,下厝從林文察以降都是帶兵打仗,清朝時代竄出功名,蓋現今「宮保第」光宗耀祖的就是下厝;頂厝林文欽中過舉,林文欽的兒子就是我們熟悉的林獻堂。

 

對台灣文化的貢獻

頂厝林獻堂對台灣文化、政治貢獻卓著,乙未割台,下厝林朝棟選擇西渡廈門,頂厝林獻堂留在台灣,大正年間林獻堂與友人發起「新民會」,創辦《台灣青年》,也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,台灣有選舉就是林獻堂催生出來的。

 

由文化啟蒙帶動民主啟蒙,大正10年(1921)林獻堂與友人創設「台灣文化協會」,協會主要活動有發行公報、設置讀報社、舉辦講習會、開辦夏季學校、舉辦全島文化講演、推動文化話劇、巡迴放映電影,以啟迪民智;自1923年至1927年(昭和2年)年間,每年舉辦演講會300餘場,連橫也是講者之一。

 

1924年(大正13年)台中霧峰林家的萊園舉辦夏季學校,連續3年,林家提供食宿,男女兼收,課程有宗教、哲學、經濟、西洋文明史、科學概論、社會學、新聞學、法治精神……等類似大學課程,講席均為一時之選,陳炘、林茂生均曾任教;當時台灣並無大學,台北帝大至1928年方創立。

 

1927年文化協會受左翼勢力滲入產生分裂,左派力量取得主導權,林獻堂、蔣渭水退出,另組「台灣民眾黨」,成為台灣第一個政黨;而原先的文化協會則轉向農工運動的社會主義訴求。

 

此外在外族統治下,台灣的第一次選舉也是林獻堂鼓吹出來的,1920年至1934年間獻堂先生與台灣士紳投入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」,要求在台灣設立擁有立法權、預算審查權的台灣議會,賦予自治權利,1921年元月由林獻堂領銜連署,第一次提出請願。

 

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前後發動15次的請願,歷時14年,第三次請願,蔣渭水、蔡培火等人組成常設性組織「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」,因違反「治安警察法」,被捕並起訴,初審被判無罪,但檢察官不服上訴,二審部分請願人士被判刑三個月,謂之「治警事件」;他們入監服刑時,民眾夾道歡送,如同國民黨時代黨外人士「入監惜別會」的遊行活動。

 

終於1934年10月,台灣總督府宣布隔年開始實施台灣自治;昭和10年(1935)年4月總督府公佈「台灣自治律」,將議員的半數名額開放民選,11月22日投票,由於是第一次選舉,投票踴躍,投票率高達96.7%。

 

民主從不會由統治者自動恩賜,台灣選舉不是國民黨帶來的,而是林獻堂偕同鄉賢貢獻心力,甚至付出坐牢的代價,花了14年一步一步向異族統治者爭取來的。

   

你愛祖國,祖國未必愛你

霧峰林家是標準的「愛國」家族,清朝時對官府臣服,早期因族群械鬥,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,但一壯大,官方就覬覦納編;日治期間也是心向「祖國」,一脈渡海「回歸」,留在台灣的一脈則支持民主與文化運動,但無論清領或日治、民國時期,「祖國」並沒有善待林家。

 

下厝開基家主林定邦死於鄉鬥,兒子林文察手刃仇人剖心奠父,並承接父親的鄉勇,後應官府召,帶領自己的部隊剿滅小刀會,收復雞籠,因有戰績,再被徵召渡海,納入左宗棠系統清剿太平天國,36歲戰死殉清,死後賜諡太子少保,這也是霧峰林家府宅稱為「宮保第」的原因。

 

為清廷賣命戰歿的林文察,其弟林文明因戴潮春事件返台協防,也因鄉鬥訴訟及向官方索餉,被清吏設計殂殺於彰化縣衙,成了「壽至公堂」的民間傳說,清吏欠餉幫鄉黨圍事殺人,宛如黑道。

 

林文察的兒子林棟樑,14歲世襲爵位,成立「棟軍」,參與清法戰爭,協防基隆,屬劉銘傳系統,並取得開山撫番權,逐步敘功至二品頂戴賞黃馬褂,讓林家政經勢力到達頂峰,甲午戰爭再協防基隆獅球嶺,但因不屬新任巡撫唐景崧派系,被排擠調回台中;乙未割台選擇舉家內渡,抑鬱而終。

 

林棟樑的兒子林祖密,加入中華革命黨,參加討袁護法戰爭,被孫文任命為閩南軍司令,活躍閩粵地區,官至少將,1925年被軍閥李厚基燹屋殺人,年方48歲。

 

林祖密的兒子林正亨,出生於鼓浪嶼,畢業於南京陸軍官校,抗戰期間加入緬甸遠征軍,作戰身中16處刀傷,險些喪命;1949年被國民黨指為「匪諜」,隔年槍決於馬場町刑場。其妻沈保珠攜子,偷渡至香港再轉北京,投奔台盟謝雪紅,文革期間被打為黑五類;子林為民,因生活困苦,40歲方入大學,畢業於人大新聞系;女林青,母親偷渡時年方1歲襁褓,只能留台依附族人,為水果販。

 

下厝一脈,遭遇令人唏噓,頂厝系統在台,日治期間發展不錯,林獻堂望重士林,曾環遊世界378天;他也是愛國的,一生堅持不說日語,1936年在上海與當地仕紳會面,說是「歸來祖國」,日本學者若林正丈將其歸為日治時期台人的「祖國派」,但1945年「祖國」真的來了,他被國民黨228的凶殘嚇壞,1949年避居日本,留下「異國江山堪小住,故園花草有誰憐」詩句,心中只剩「故園」再也沒有「祖國」,至1956年病逝,終生不回台灣。

 

國民黨馬英九最推崇蔣渭水,但渭水先生若不早逝,「祖國」來了,其下場可能就和另一個「愛祖國」的報人林茂生一樣,被國民黨屠殺,若幸運,也或如獻堂先生避走海外,終老異鄉。

 

崇拜因為距離,距離產生想像,想像誘發美感,台灣地處邊陲,因此視「祖國」如天朝,甲午敗戰割台,台民宛如棄嬰,對「祖國」更加孺慕,霧峰林家業大家大,本就必須選擇與官府合作,向當權者靠攏,但你愛祖國,祖國未必愛你,霧峰下厝一脈就是斑斑血淚。

 

「祖國」不是單一的指涉,而是一個概括的概念,包含你所認同、熱愛的政府、政黨、政客、偶像、宗師、seafood都是,如「你愛○○○,○○○未必愛你」,你愛他們,但有時他們會傷你更深。

 

幻滅才是成長的開始,這是司迪麥口香糖廣告說的,說的也真對。

 

 

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

 

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 愛傳媒立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