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ogo

王鳳奎》老兵父親價值觀與我的婚姻危機

【愛傳媒王鳳奎專欄】父親與母親是所謂的「芋仔」與「蕃薯」的結合,結婚前的成長背景與人生經歷完全是南轅北轍,支持他們結褵生活一甲子的力量只有一個,就是一個對家庭的共同目標及責任。

父母兩人根本沒有共同的興趣,教育也相差很多,父親至今甚至不會台語,連語言溝通都有障礙,他們唯一的共同話題只有孩子與錢,這也是往往會爭吵不休的話題。

從小到大,不知見過父母吵架多少回,有幾回眼見吵得不可開交,因而心生厭誤,在他們吵得最激烈的時候撂話:「您們吵成這樣,乾脆離婚算了!」然後負氣轉身離家,躲到附近的公園,藉以轉移他們吵架的注意力。那時母親就會跑出來找,找到我為止,安撫情緒並且勸說:「沒有夫妻不吵架,你爸爸要我來找你回家,不要再生氣了!」

對家庭的責任感,是父親在最窮困的時候,支持他努力打拼的最大力量。在一封家書中,父親是如此寫著:「我從台南(當警察)回來做臨時工(清道夫),收入又少,住的又是違建,你們漸漸長大讀書,都需要用錢,我的心情也很沉重,轉心以想,這是我的責任,盡量要開闢財源,不能叫人看不起呀!吃苦耐勞,毫無覺得苦,這就是『責任』!」

2009年三月初,我的婚姻問題如同炸彈爆發,炸得我措手不及,炸得我遍體鱗傷,開始我人生最痛苦的一段生活。當時為免高齡父母擔憂而隱瞞我的婚姻出問題,以為自己可以面對如此巨大的苦難,白天我依然是光鮮亮麗的工研院主管,一旦黑夜降臨,那種苦思無解的婚姻問題如鬼魅般糾纏折磨心靈。工作表現及婚姻破裂的雙重壓力,大到無法承擔,這個苦難也連累高齡父母及幼小子女。

孩子陷入苦難,父母絕對義無反顧地衝第一來解救孩子。父母得知我與妻子分居後,兩個高齡老人做了人生相對困難的一個決定,為拯救他們身心嚴重受傷的兒子,他們決定搬離生活已近40年的居家環境,在工研院主管宿舍的附近租了一間公寓,就近協助照顧我的兒女。對他們而言,這是全然陌生的環境,不僅要重新適應,也重啟教養小孩的日子。從那時開始,母親每天徒步幫我接送孩子上下課,幫我準備晚餐給孩子吃,幫我盯著孩子做功課,直到我晚上回到家,她才徒步走回她租的公寓。

有時候父親會陪同母親接送他們的孫兒女,如果母親忙的話,接送孩子的責任就落在父親的身上。我多次在開車的路途上,看見父母佝僂的身軀,攜著哥哥與妹妹的手穿越馬路,那是既殘酷又幸福的矛盾畫面,殘酷的是高齡父母要代勞不孝兒子的工作,幸福的是高齡父母可以享受與孫兒女相處的天倫之樂。

我試圖挽回婚姻,除求救於心理諮商外,開始大量閱讀有關生命存在意義的哲學書籍,參加許多心靈成長及人際溝通的課程,每到宗教場合,也跟著求神拜佛。為尋求心靈平靜,甚至參加禪修課程,學習打坐冥思,希望找到讓心靈解脫的理由與方法。然而愈急著解脫,心靈枷鎖就愈緊箍,心理就愈痛苦,父母及子女也跟著痛苦。心理醫師見我瀕臨崩潰邊緣,建議離婚才能真正解除痛苦的癥結。

對於離婚,思想傳統的父親自始至終一直持反對態度,剛開始他要我「委屈求全」,直言:「在事業衝刺最關鍵的人生階段,一定要有妻子」,更何況「孩子還小,不能沒有母親。」父親與我都是不善於以言語表達情感的人,有好幾次他關心我的身心狀況,只要他一開口問沒兩句話,就見他眼眶泛紅,我也跟著眼眶泛紅,父子兩人就變得兩眼對望而沈默不語,彼此深刻感受到內心苦痛,也只能故作堅強。心知肚明兒子日夜在痛苦掙扎之中,父親對我的決定轉為默默的支持,選擇一起承擔後果。

經過一年嘗試溝通的煎熬與折磨,終於明白人與人若沒有共同的價值觀,一旦面臨困境或問題,所有的溝通都是無效的,如果沒有共同的價值觀,就沒有共通的語言,價值觀才是溝通最難跨越的鴻溝。當夫妻溝通無效,離婚即使再痛苦,長痛不如短痛,我不能再讓親愛的家人一起痛苦下去,深刻體認到只要我一天沒有從痛苦深淵脫離出來,父母及子女就一天不得幸福。

許多認識我們的朋友(包含我的心理醫師)認為夫妻吵架是家庭溝通及釋壓的方式,我們婚姻出問題就是因為沒吵過架,但我知道我婚姻破裂不全然在於溝通不良,而是我們對於家庭責任的價值觀差異,因為父親身教言教傳承給我最重要的價值觀是「責任即良知」,父親在給我的家書寫著:「來信述壓力太大了,我想這是觀念問題,如果壓力變成責任,那就比較輕鬆了。壓力是外在的,如法律規範,沒有情感的,責任是內在的,責任是自治自發的,這兩種完全的不同。一個人生下來就有責任,對個人、家庭、父母、社會、國家等,這種責任就是『良知』。」

2010年的3月,她提出離婚的一年後,我們在新竹市東區戶政事務所辦了離婚。走出戶政事務所,覺得老天對我不公平。那年父親90歲、母親74歲、哥哥9歲、妹妹7歲,我在心裡面對老天發誓:「從此之後,我絕對要承擔起餘生最大的責任:竭盡所能地照顧好生我的與我生的。」

沒想到老天給我「責任即良知」的試煉並未因此結束,一年後因同仁的作業疏忽,一個尚未開辦的課程因課名的爭議,衍生為政治事件,我又面臨一個在事業上最困難的選擇。

(待續)

 

作者為東海大學EMBA教授

照片:作者2009年帶著父親及兩個孩子回台南找尋父親當鹽警的足跡

● 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登

● 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 愛傳媒立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