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快訊
  • 教育
  • 校園
  • 產學
  • 升學
  • 海外
  • 進修
  • 語言
  • 公職
  • 藝文
  • 關懷
  • 健康
  • 旅遊
  • 今日愛談
  • 愛看人物
  • 時事
  • 影音
  • 進修課程
  • 活動情報
  • 登入
logo
  • 快訊
  • 教育
  • 校園
  • 產學
  • 升學
  • 海外
  • 進修
  • 語言
  • 公職
  • 藝文
  • 關懷
  • 健康
  • 旅遊
  • 今日愛談
  • 愛看人物
  • 時事
  • 影音
藝文

藺奕》當兵還不如坐牢

  • 2023-01-31 14:00

【愛傳媒藺奕專欄】回到台北才開始吃年菜。原本屬於除夕圍爐的大菜-鯧魚米粉直到初八才出場,同樣是魚卻排在帶卵大黃魚和黑毛之後,至於佛跳牆根本還在冰箱冷凍著。 越來越富裕的年代,年菜很像日本隊打線的經典賽,大谷也可能排到第九。 看看北監受刑人的年菜。除夕有當歸鴨、箭筍炒豬柳、佛跳牆、鮮蝦捲,年初一有羊肉爐、起司豬排、蒜蓉白蝦,初二不回娘家,奉上紅燒蹄膀、人蔘雞湯、海鮮魚翅煲。 宜蘭監的年菜兼具當地風味,煙薰茶鵝、御膳西魯肉、榮錦魚翅羹、鐵火素香捲、拔絲地瓜。怪怪,御膳、榮錦,像是異域的進貢,這樣的極樂享受,在台灣還只是牢飯,這也算一種統戰吧~ 從這角度看,當兵還不如坐牢。 慈善團體替弱勢族群辦桌都33年了,年年吃得不如囚犯的寒士到底是做錯什麼事? 詐騙、盜竊、槍擊各種犯罪屢創新高,想想那麼多的被害者和受害家屬,再看看之前明德監和這些菜單,事實告訴我們,好人未必有好報。 好人一生平安,這是良好的祝願。與之相對,惡人也有可能得到厚待與善終。疫情底下太多的荒謬,我已經習慣養成一種平和的接納、不急躁的理解。 現在聽到有人要服刑,都投以羨慕的眼神,原來逃兵比當兵的伙食更優渥。所以越獄這樣的事情在電影裡看看就好了,吃成這樣,台灣的越獄就像天花早就根治了吧。 朋友說抱怨歸抱怨,也得加上四個字「大過年的」。 好吧,大過年的。我的一個新年願望,就是希望講究民主自由、法治人權的寶島台灣;全省受刑人的生日餐,都能好好吃上一頓猴不兇。 然後全民發六千、坐牢發六萬!唔該。作者為文學奬得主照片來源:作者提供。●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載。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 愛傳媒立場。

看全文
藝文

翁佳音》逃學與逃禪—— 十九世紀末「脫清人請願運動」的真相

  • 2023-01-31 11:00

【愛傳媒翁佳音專欄】開春總得動點筆,作為新年伊始回應。今天分享親友學生一點聽障老番的人生哲理。有段時間學界朋友常指責老番雜務太多、高傲獨行、閉門造車、缺席學術研討會等等;但也有人稱讚老番公開場合手不釋卷、謙虛、經常思考學術。老番只能感慨說:人生不運,妻車禍近三十年而困窘於生活雜務,學不到朋友成功調節生活與學術的技巧(學術與家務難兩全啊),因而不少任務無法即期達成,合該被指責。至於高傲或手不釋卷,哈哈,聽障人士聽不清楚,只好靠大量看書補回學識營養;聽不到沒回應,被人義憤填膺罵高傲,怨不得人。 說謙虛,老番得坦白一下。謙虛,是江湖走老膽子變小,學海無涯,老番一樣犯不少研究上疏忽與錯誤,早已沒資格自滿。至於經常思考學術,則是老番的「逃學」哲學。老番從不覺得學問、學術有啥清高偉大,「吾不如老農,吾不如老圃」,卻視灶腳料理等家務為高深技巧與苦差事,所以長年來邊當家庭煮夫邊逃避想學術問題,讓分心減少現實痛苦。包括與曹善人合作寫「吃的臺灣史」,也是如此,不是趕學術界研究議題的潮流。這招很有效,老番稱之為「逃學」,「逃避現實之苦與無聊,而進入學問」。 我用「逃學」,多少是模仿近代初期史事,即東亞明清帝國改朝換代時,「諸遺民多隱于浮圖」、「生平未了志,每每託逃禪」,避免削髮綁辮而遁入佛釋禪之故事。臺灣史著名例子之一,是「海東(臺灣)文獻初祖」浙江人沈光文。他本來與魯王被鄭成功軟禁於金門,1662年六月暴君病薨,正要從金門返鄉,結果被七月海上暴風雨迫他漂居臺灣。在鄭經政權下,沈光文只好變服為僧,逃去臺南高雄交界的羅漢門,以及後來叫臺南善化的目加溜灣社。 「逃禪」、「逃學」,字面意義是「逃出禪」、「逃出學校」,然而漢語實在奧妙,「往生就是死去」,「大勝無異大敗」。老番突然憶起四十幾年前一位琉球人好友,他研究十九世紀末的琉球「脫清人請願運動」,他曾跟我說臺灣人朋友老是誤解「脫清」就是脫離清朝。脫清,其實是指「走脫出來去大清帝國」。啊,真的,「臺灣傳統史」的研究,漢語資料真的要好好讀,不要只看字面意義。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,著有《解碼臺灣史1550-1720》照片來源:作者提供。●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載。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 愛傳媒立場。

看全文
藝文

朱亞君》家中最有責任感的人被擊潰的瞬間

  • 2023-01-31 05:30

【愛傳媒朱亞君專欄】2020年有個新聞,在內心迴盪不已(跟朋友見面時都不忘述說)。 一個79歲的老先生,用枕頭悶死了腦性麻痺長年臥床的女兒。50年了,原本夫妻一起照顧女兒,但太太前些年也生病了,現在老先生需要照顧兩個病人。 冬日裡,女兒牙痛,吃了止痛藥,仍是整夜呻吟哀嚎。這不是一個甚麼特別的日子,過去半世紀,孩子無法自理生活,大小病痛,這樣難熬的夜晚應該不只一次了,但壓力像慢慢往杯子裡加水,一滴一滴,終於到了極限的最後,水溢出來了 老先生走向女兒的床,把枕頭拿起來對準她的臉,他有顫抖嗎不安嗎?不知道,他只知道他要結束這痛苦,就到這裡了。 確定女兒沒有呼吸之後,他吞服了六十顆的安眠藥企圖自殺,但獲救了。自首的他,仍要面對法律的制裁。 新聞裡有一句話,50年來,他親力照顧,女兒一點褥瘡也沒有。 「臥床50年,一點褥瘡也沒有。」我再次跟朋友強調。​ 我講到眼睛都泛淚了。有照顧病人經驗的人就知道,這是一件多困難的事,這要有多大的愛心與耐心,但這麼強大的愛,都會有不支的一天。 ​還有一個故事,屏東一個50多歲的男子,獨自照顧中風癱瘓的80歲母親超過20年,疫情期間兩個人都確診了,那是最後一根稻草,極度疲累的他把母親 從陽台推下,然後自己也一躍而下。男子獲救了,除了法律,鄰居不忍責難,因為在他們眼中,這是一個多麼孝順的好孩子啊。 你看,犯下錯事的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。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者,卻變成了殺人犯。 這些故事之所以吸引我,因為那不是「別人的故事」,那很快就會是「我們的故事」。根據統計,台灣在2025年,2年後,65歲以上的人口就佔總人口數的20%了,如果沒有強大的長照後援,跟得上時代的法律、與社會福利,我們都將可能要面臨這樣的問題。 這是我為甚麼要出版這本日本每日新聞撰寫的《無人知曉的房間──長期照護下,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》,日本的經驗就走在台灣前面十年。 不論是70歲老人照顧80歲的「老老照顧」、自願犧牲工作照顧爸媽的「照護離職」、老人照顧病中子女的「老病照護」、一人同時照顧多位家人的「多重照護」,還有從自信到絕望,男性照顧者有苦難言的困境期待這本書能引發大家一點思考,一起找路。「我殺死了我的家人。」 精神壓力 / 睡眠不足 / 身心俱疲 / 絕望 / 經濟困難 / 獨自承擔 / 有苦難言 / 共同自殺家中最有責任感的人,被長期家庭照護擊潰的瞬間。 2007到2014年間,日本每八天就有一起照顧殺人案件;根據本書採訪小組調查,兩成照顧者「曾有過殺害家人、共同自殺的想法」,七成照顧者「因長期照護而身心俱疲」。在台灣,則是十年間發生了近百件的照顧殺人慘案,其中許多加害者選擇在殺人後自殺。​ 最初因為愛與責任而承擔起的照護工作,若沒有尋求協助與宣洩出口,在缺乏支援與支持下,身心終究會到達極限,甚至演變成「照顧殺人」的人倫悲劇。 「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」深度採訪多起照顧殺人案件中的相關人士,傾聽「加害者」的沉痛悲鳴,揭開家庭照護慘烈的現實困境,探尋預防慘案再度發生的可能。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照片來源:作者提供。●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載。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 愛傳媒立場。

看全文
藝文

左化鵬》老來可喜

  • 2023-01-31 05:25

【愛傳媒左化鵬專欄】知名女作家畢璞,着作等身,其中有一部,她引宋代辭人朱敦儒《念奴嬌》的名句《老來可喜》作書名。我年輕時曽讀此辭,懵懵懂懂不解其意,老來重讀,咀嚼再三,方嚐出此中興味。其中一句「飽來覓睡,睡起逢場作戲」,最對我的脾胃。念奴嬌 宋 朱敦儒老來可喜,是歷遍人間,諳知物外,看透虛空,將恨海仇山一時挼碎。免被花迷,不為酒困,到處惺惺地,飽來覓睡,睡起逢場作戲。休說古往今來,乃翁心𥚃,沒許多般事,也不蘄仙不佞佛,不學栖栖孔子。懶共賢爭,從教他笑,如此只如此,雜劇打了,戲衫脫與呆底。 朱敦儒(公元108O一1175),畢璞(1922-2016)。一位享壽九十五歲,一位九十四歲。他們暮年,身強體健,耳聰目明,皆無疾而終。也許他們早已諳知物外,看透虛空,人生豁達,了無掛礙,才能登上壽域吧!小子勉乎哉!小子勉乎哉!作者為資深媒體人照片來源:作者提供。●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載。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 愛傳媒立場。

看全文

即時新聞

看更多

藺奕》當兵還不如坐牢

  • 2023-01-31 14:00
  • 翁佳音》逃學與逃禪—— 十九世紀末「脫清人請願運動」的真相

  • 朱亞君》家中最有責任感的人被擊潰的瞬間

  • 左化鵬》老來可喜

  • 簡秀枝》蕭宗煌賭上40年博物館專業

焦點新聞

看更多

王其》史哲會如何看待公共電視與華視?

  • 2023-01-30 13:02
  • 周鐘麒》從電信合併案對NCC頻譜上限的良性建言

  • 美國華人超市舞獅慶開工大吉

  • 蔡詩萍》為何,我每跑完一場馬都嗨得要死!?秘密在這兒!

  • 春節最後輕鬆行程  八大文創園區

活動情報

看更多

簡秀枝》「中信當代繪畫獎」開展 總獎金高達200萬元!

  • 2022-02-26 21:03
  • 大稻埕啟蒙初心,追憶洪瑞麟成長之旅

  • 島嶼拾光 Ⅲ 張義雄個展

  • 蔡依宸(佳育)鋼琴獨奏會 蔡依宸(佳育)鋼琴獨奏會

  • 伊蓮娜.歌勒妮高娃與聖彼得堡芭蕾舞團

進修課程

看更多

影音

新北議員葉元之驚爆也「偷窺」?

拆彈專家遭設局,車底炸彈倒數引爆【拆彈倒數30分鐘】9/23生死瞬間

史上最大膽社會實驗 !「想脫單,先脫光!」 Discovery《裸身求愛21天》

尺度超越18禁!! 挑戰道德底線【拜金女王的性愛派對】正式預告。2022.6.24 全台上映

不是天才,所以只能不斷努力!《進擊的地才》2022年6月2日上映

《拜金女王的性愛派對》——寶琳娜·佳斯卡(Paulina Galazka)

  • 關於愛傳媒
  • 隱私權保護
  • 服務條款
  • 個資保護聲明
  • 聯絡我們